close

緣起:7月開始偶而會看NHK台的節目。

其中,311地震過後,福島核災發生後,衍生的各種問題,出現在各種新聞性節目中。而每個報導一開始都會一再提醒大家,距離311地震過後,已過了多少時間了,但各種核災問題的解決卻很緩慢。

即使日文不是很好,看著電視播送的畫面,及受訪者們的無奈表情,也開始變得不敢想像台灣如何面對核災。

因日本核災引發的核電存廢問題,在台灣也沸沸揚揚吵了一陣子,但也很快的隨著媒體轉移注意力,大家也好像忘了一般。

將看這些節目後,憑記憶所記得的內容,大概整理了一下:

  1. 核電受感染範圍內的農作物污染問題。

因陸續傳出農作物被污染,該地區產出的稻米、蘋果、梨子等農產,即使在送驗後證實並未遭受感染,也因消費者失去信心而銷售一落千丈。農夫們的辛苦,就這樣泡湯了。

有節目報導一位當地米商,為協助該區他所定期收購的農民們,自己向銀行貸款5億,依約收購當時沒人要的秋收未受污染稻米,共度難關。該節目同時訪問下游超市,超市人員無奈的說,即使他們願意協助將這些沒有被污染的稻米商品上架,但在乏人問津的狀況下,他們也只能默默下架收場。

  1. 受污染農地的復原。

在部分受污染農地地區,引進了最新的技術及器具,除污以進行復耕。但這工程得花許多步驟及時間,每天還得不斷地進行輻射值量測,是一項人力物力耗費都極大的大工程。

雖然農夫們對於自己的農地有希望復耕感到高興,但也擔憂消費者的信心潰散下,自己的復耕作物將會有何下場,一樣過著不安的日子。

  1. 觀光業嚴重受創。

因為人們信心的崩潰,即使離核電廠周邊更遠的觀光區域,從餐廳、旅館到觀光農場等觀光業,業績一落千丈。業者們每天都得提出感染的測量數據,推出各式行銷方式之外,還得不斷督促政府提出如何讓觀光客安心回流的無污染測量數據及證據,以盡早恢復地方生氣。

福島海生館,在海嘯時失去了30%的生物,建物部分的毀壞,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熱熱鬧鬧的再開館。館長希望藉此可以帶給小朋友及家長鼓勵的力量,但卻因為輻射疑慮參觀人數非常稀少。目前,海生館除了在入口處放置測量儀及報告外,還積極設立一個小海生館宣傳活動車,到東京宣傳。

  1. 垃圾處理問題。

災區周邊距離核電廠近的區域的垃圾,因擔憂垃圾中有核污染物,災區的垃圾到現在都無法順利運送到其他地區的垃圾處理廠處理。讓災區的人們無法順利進行重建及復原的工作,因而無法恢復正常生活。

垃圾處理問題,還包含核電廠裡面的大量受污染的垃圾到現在還擺在原地的問題。處理反應爐的工作人員,每天進出現場所穿著的衣物是拋棄式的,而使用的工具,一旦測量出輻射,就得立即丟棄,累積下來的垃圾數量已經越見龐大。

  1. 強制撤退核電廠周邊20公里所有居民的深遠影響。

當初被撤離的人們,大都在活動中心或禮堂(現在許多住民則仍散居在各地。),過著不安定的生活。隨著時間過去,家就在那裡卻不能回去的痛苦,加上無法相信政府提出的數據跟理由,進而爆發數次當官員面責難事件。當然這中間還有很複雜的東電公司隱瞞事實導致。

該區域內沒能被撤離的寵物及動物,因沒有人前去餵食,而死傷慘重,飼主們每天都過著身心煎熬的日子。

被撤離範圍內病患及安養院的需要照護的人們的去處問題。當時緊急的狀況下,加上聯絡上的混亂,有不少患者因為安置不當就這樣逝世。

還有許多的相關問題,在日本以各式各樣的檢討及反省的同時,也一直釋放出對人心衝擊面向如何去撫平,這無法估計的時間及花費。

核電廠本身是個更具大的討論議題,每天都一定會出現相關報導。如目前,廠內雖已蓋起宿舍,打算長期抗戰。但如何運送物資而不致使污染物擴散,也是備受關注。

雖說這次日本的地震因伴隨這海嘯而將災區的問題複雜化,每個案例都無法單獨抽離只討論因地震引發的核災。但正因不是單一的災難,更值得借鏡。畢竟誰也不能以『不可能發生』來自我催眠。

也許無法不一下跳到廢核這巨大利益之爭中,至少,我們也該好好督促政府災變應變方案,而不是只在核電廠演習這種程度被打發過日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f0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